新聞動態
智能自動化燒錄機將是未來趨勢
智能自動化燒錄機將是未來趨勢
燒錄機顧名思義就是燒錄芯片ic的機器。在早期,燒錄機又有刻錄機之稱。芯片就是燒錄機的燒錄對象,而燒錄器就是燒錄芯片ic的媒介。也就是說燒錄機必不可少的兩個東西就是芯片和燒錄器。
隨著中國ic半導體經濟的發展,各行各業,各類快消品、工業制品,只要涉及電子化的產品,例如(手機、手表、音響、電視、汽車、機器人、醫療儀器等)都會有數據燒寫MCU或者MEMROY中,大到幾十G的系統,小到幾KB的小程序,都會有芯片ic燒錄這道工序,而傳統的人工燒錄ic早已不滿足如今市場的變化,所以自動燒錄機的出現恰逢其時。
自動燒錄機的優勢一:體現在節約損耗成本上。
人工燒錄ic通常因為程序發生某些不良反應,讓燒錄的過程就此終止,因而就損失了在里面進行燒錄的光碟。而自動燒錄機的出現可以從一個根本的前提上對這些東西進行一個有效的保障,因為在燒錄的過程中它里面的系統可以自動的去檢測和監測機器運行的過程和狀態是不是屬于正常范圍之內。如果機器的運行過程不正常的話,那么機器就會自動報警,我們可以根據報警原因去調整,調整之后就不會出現之前的問題。所以說使用自動燒錄機的話,就可以做到一個有效的時間以及經濟成本的節約。
自動燒錄機的優勢二:體現在節約人力資源上。
傳統的燒錄工藝是由人工來操作,效率低,且質量難以保證,已經很難適應電子制造業市場的快速發展需求。而自動化燒錄機的出現,無需都靠人工來實施操作,可以有效地節約企業人力資源,減少人力成本。從生產上真正地實現了一機替代多人工作量的范例。
牛頓曾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
說起芯片的發明者,我們無疑會想到兩個人,一個就是美國德州的儀器工程師杰克·基爾比,另一位是美國物理學博士羅伯特·諾伊斯。
杰克·基爾比曾大膽地提出:將所有元器件放在一塊同一塊材料上制造,并相互連接形成電路,這就是集成電路的最初想法。在1958年9月12日他研制人類歷史上第一塊集成電路樣品。而羅伯特·諾伊斯,也在同年間隔數月分別發明了集成電路,開創了世界微電子學的歷史。雖然當時德州儀器(TI)的杰克·基爾比(Jack Kilby)已經制成集成電路,但他的設計卻不實際。在1959 年 1 月,諾伊斯寫出打造集成電路的方案,開始進行研發,利用一層氧化膜作為半導體的絕緣層,制作出鋁條連線,使元件和導線合成一體,為工業大批量集成電路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兩人將電路中的基本元件都組合到半導體硅片中,運算處理性能超群,可以大量生產成本低廉,因此是共同研發改良了集成電路(芯片)。而我們也從這個故事學到了牛頓說:沒有大膽的猜測就做不出偉大的發現。如果沒有杰克·基爾比和羅伯特·諾伊斯他們兩個大膽的想法,又怎么會有如今半導體ic經濟繁榮的今天。
說到燒錄機,必然會聯想到燒錄器,那么燒錄器是什么呢?燒錄器有編程器之稱。原因是臺灣的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早,而大陸的人們因為現在編程器的英文名是PROGRAMMER,這個英文名與一般編寫軟件程的設計師是同名,所以燒錄器在大陸上是叫編程器。它的作用實際上是一個把可編程的集成電路寫上數據的工具,主要用于單片機(含嵌入式)/存儲器(含BIOS)之類的芯片的編程或稱刷寫。它在功能上可分為萬用型燒錄器、量產型燒錄器、專用型效率器。我們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去購買適合自己的燒錄器。而自動燒錄機的功能就是搭配燒錄器使其達到燒錄芯片的功能,也就是對于客戶來說要購買一臺燒錄機,首先自己就必須要有可燒錄芯片和燒錄器這兩者,如果缺少了其中一個,那燒錄機的作用就發揮不出了。所以對于燒錄機來說,芯片、燒錄器是必備的,而對可燒錄芯片和燒錄器來說,它們都可以單獨售賣的。
我們一直在說燒錄機,那燒錄機又可以分為什么等級?有什么特點呢?
IC燒錄機可以分為兩個等級,一個是手動型燒錄機,另一個是全自動型。手動型又可分為研發及量產兩種。而其中研發手動型燒錄機適用于ic的型號、類型、封裝、包裝等選擇越來越廣,主要是針對工程師在開發新產品時所需多變的燒錄需要。全自動型燒錄機自動化程度高,性能卓越,支持管裝、盤裝、編帶等芯片包裝之間相互轉換,可自動化進行ic進料、取料、定位、燒錄、檢測、出料、封膜等一連串的 ic燒錄流程,真正做到了機械自動化,無需人工操作,效率高,質量得到了保障。
如今面對著快速發展的半導體ic產業經濟,可燒錄IC的集成度和普及度愈來愈高,對IC燒錄機的生產能力要求越來越高,自動化將是未來趨勢